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平台只是工具,重點在人

今天在喜瑪拉雅基金會分享了三個觀念:
1.成功的人努力讓自己有錢;還沒成功的人則一直想著要變得有錢。

2.成功的人把握時機推銷自己以及宣揚自己的價值觀;還沒成功的人往往不好意思自我推銷。


3.成功的人持續投資自己成長學習;還沒成功的人則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了。


參加喜瑪拉雅基金會的微型創業內部講習,有來自社會與清雲科大的創業團隊,總共18人,一天下來收穫頗豐,釐清了幾個疑惑,也互相分享觀念。

在會中我主要是強調,台灣目前所說的微型創業與ILO的SIYB計畫甚至國際上協助貧窮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所推的濟貧脫困的微型創業有著明顯不同。剛好這一期的天下雜誌也大幅報導印度式的草根創新,刊載內容對印度的微型創業、微型貸款的內涵與濟貧脫困的精神有詳細著墨。

總結這次會議的焦點----EPAB創業系統,我有以下想法:

首先,EPAB創業系統的供貨商品雖然還不多,但隨著EPAB開發團隊的努力,可預期將來上架品類、品項會陸續增加,所以目前商品少不是擔心的重點;反而是一旦可銷售商品加入後,「要如何賣」才是挑戰,因此EPAB的創業者必須利用這一段時間熟悉人際開發、自我推銷、精進話術、組織建立……等等,建立與平台、產品無關的網路行銷能力。

其次,我覺得那些已經可以想到、看到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這些反而是用以磨練創業者解決問題、展現創業精神的好機會。如果只想依賴某一種現成的平台就想用來獲利,這無異是痴人夢想。我必須強調,創業者一定要在事業體中注入自己的靈魂,加入自己的經營風格與技巧去耕耘市場;這就像兩個有著同樣食材的廚師,因為技巧不同所以煮出來的風味也不一樣。

能夠持續學習、充實自我、開創新局,闖出自己的事業是創業的樂趣之一;所以擷取EPAB系統的優點再加入創業者的睿智洞見與努力,成果必定可期,縱然當成是自我挑戰、學習投資也是很划算的,效果定也遠超過投入的月費。

最後,創業的風險控制,最好能在成本小時進行測試,修正方向,甚至接受失敗的事實;但一定要在成本增大時確保成功。創業沒有成功方程式,通往成功的密徑必須逐步探索。


 
 
 

沒有留言: